加盟商关店遭报复,80辆电动车被远程锁死,价值30多万元
80多辆崭新的电动车静静地停放着,却像一堆废铁一样无法动弹。
王先生指着这些车无奈地说,它们被厂家远程锁死了,连定位和联网功能都用不了。
这些车是王先生花30多万元全款买下的库存货,现在只能简单骑行,消费者根本不买账。
王先生一直做电动车生意,去年被浙江春风动力的区域经理拉去加盟“极核”品牌。
双方约定由王先生找店面,厂家负责装修门头和灯光等细节。
门店开业后,销量却惨不忍睹,大半年只卖出十几辆车,平均每月就两三辆。
厂家没给足够的品牌支持,当地人对这个牌子也不感冒,生意越做越亏。
为了止损,王先生今年初关了店铺。
按合同,他得赔厂家13万多的装修款,王先生没反对,说按协议办就行。
但他手里还有5万元保证金和部分货款押在厂家,想先算清账目多退少补。
厂家却咬死必须先打钱,否则免谈。
谈不拢的后果来了:厂家直接远程锁死了那80多辆车。
王先生急得跳脚,因为最近国家有补贴政策,本指望靠这个回笼点资金。
现在车被锁了近两个月,功能阉割,一辆也卖不动。
记者联系“极核”江苏负责人孙路兵,对方态度强硬:“赔,那先打钱啊,讲那么多干嘛!”
一听要算账,他直接挂了电话。
法律界人士看不下去了,说这明显是侵权。
上海光明律师事务所律师李佳桐指出,车是王先生全款买的,物权归他所有。
厂家没走法律程序就锁车,不仅侵害财产权,还耽误了正常经营。
王先生完全能报警或起诉,要求返还车辆并索赔损失。
类似事件在电动车行业不是头一遭。
有智能汽车车主维权时,车机系统被厂家远程锁定,导致无法启动。
还有车主买二手车后,因原车主欠贷,直接被厂商锁车。
更离谱的是,部分新能源车充电口被锁,只因厂家想推换电模式。
这些案例都指向同一个问题:厂商滥用技术手段,侵犯用户权益。
加盟纠纷常因合同模糊或沟通不畅引爆。
王先生的遭遇里,品牌方本该帮他拓渠道,却甩手不管。
销量差时没支援,一关店就追责,还搞远程锁车这种极端操作。
这不仅伤了经销商,更砸了自家招牌。
消费者看到这种新闻,谁还敢买带联网功能的车?
律师强调,民法典规定,消费者付全款后享有商品所有权。
厂家擅自锁车或改参数,就是违法。
遇到加盟纠纷,该协商就协商,谈不拢找消协调解,或直接走法律程序。
像“极核”这样硬来,只会激化矛盾。
王先生已准备诉讼维权,讨回自己的车和损失。